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临安被蒙古攻破时的情景是怎样的?

更新时间:2022-04-09 11:30:05点击:

浙江处沿海地区,历史悠久,自从被开发后便渐渐成了富饶之地。南宋建炎三年(1129),南宋朝廷感念吴越国王纳土归宋,以其故里"临安"命为府名,升杭州为"临安府"。

世事万物均会变迁,王朝更是如此。那么,当临安被蒙古攻破时,是怎样一副场景呢?

对于一座刚被攻破的城池,我们对它的印象总是横尸遍野,一片萧条,但临安被攻破时却并非我们所想。至元十一年(1274),元军攻占建康、镇江等重镇后,元世祖忽必烈指挥时任命右丞相的伯颜率领元军主力直取临安。

在蒙古攻占临安之前,作为南宋军事重镇的常州一个月就被攻破,驻守在常州的壮士们也悉数成为了元军的刀下鬼。元军屠城的手段异常残忍,不仅将人尸混合泥土修筑堡垒,还将尸体扔进铁锅之中熬成人油,倒进陶罐之中,再抛向守军将他们烫伤、烫死。

太后心里深知——如果驻守临安的军队也拼死抵抗,后果一定会如同常州一般惨烈,南宋的平民百姓将无家可归,颠沛流离。

于是她在文天祥极力要求守城的情况之下,做了令人震惊的决定——开城,唯一的条件是元军不杀临安百姓!

太后的做法绝非是南宋皇室的胆小与懦弱,而是为了临安的百姓的生命安全、为了避免生灵涂炭的局面发生。驻守在临安城外的南宋军队听到要投降的风声后,害怕自己的生活得不到保障,便发动了一场暴动。这场暴动之中,分成了两派。一部分南宋士兵将幼年的赵昺兄弟俩带离杭州密谋着打算东山再起,而另一部分在临安城里肆意抢夺百姓的财产,百姓们苦不堪言。

当蒙古军来到临安时,他们严明的军纪和整齐的队伍与如同一盘散沙般的南宋士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出所料的是,蒙古军顺利攻占了临安,并及时控制住了临安混乱的局势。蒙古人听从了蒙古军中汉人官员的建议,采用了一系列安定化的政策,例如让大多数的南宋旧臣恢复原职、没让百姓改冠易服、仍让百姓使用旧币等等。

在蒙古族的"无为"统治之下,临安迅速恢复了往日的繁华,甚至比南宋时期更进一步。

南宋汪元量有诗赞曰:"衣冠不改只如先,关会通行满尘廛。北客南人成买卖,京师依旧使铜钱。伯颜丞相吕将军,收了江南不杀人。昨日太皇请茶饭,满朝朱紫尽降臣。"也正体现了蒙古破临安之后并未大开杀戒而是宽容以待的方针的正确性。

事实证明,蒙古族的做法是明智的。

如果蒙古人同金人一样,攻占临安之后便大肆杀戮,势必会引起剩余的南宋军民的反扑,既得不到民心,也将使自己的实力大幅下降,可以说是"得不偿失"。

同是入侵,金国的所作所为,充斥着野蛮性,得不到民心,百姓怨声载道。

所谓"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国君倘若是一艘船,那么百姓就是水,水能浮载船,也能将这艘船倾覆沉没。仁政可以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

历史璀璨始终需要执政者与民共描绘,太后被人认为丧失气节的做法反而是在更大程度上的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