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英勇顽强的共产党员——李若愚烈士传略

更新时间:2022-05-21 11:42:58点击:

英勇顽强的共产党员

——李若愚烈士传略

李香嵩 彭秀珍

李若愚原名李胜化,1920年9月10日出生于山东省临沂县朱苍乡前湖子村(现属临沭县)一个家道中落的书香门第。

李若愚6岁时入私塾读书。他不仅学业出众,还乐于助人。他经常把笔墨纸砚送给贫苦的同学用。遇到春荒时节,有些贫寒的同学吃不上午饭,他就把自己带的食物分给他们吃。所以山村里的孩子都愿意和他交朋友。

李若愚12岁时进入临沂县第五区第三初级小学就读。爱国人士闫文达在该校教国语课。闫老师结合课文,针对学生思想,把道理讲得明白透彻,颇受学生欢迎。酷爱学习的李若愚如旱苗得雨,如饥似渴地读书。闫老师还经常给学生介绍一些进步书籍,如《岳母刺字》、《木兰从军》、高尔基的《母亲》以及鲁迅的著作等。李若愚每得到一本好书,如获至宝,常因读书而废寝忘食。纯洁的心灵,受到新思想的启迪,萌发了爱国之心,他立志尽忠报国,为民谋福,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闫老师还经常给学生讲述“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片国土沦于敌手,人民成了亡国奴的悲惨情景,揭露日寇的侵略暴行和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严酷的现实,激发了李若愚的爱国之情,他把进步书籍中的英雄人物编成故事,讲给小伙伴们听,教他们唱《义勇军进行曲》,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

1935年夏,李若愚考取了临沂师范讲习所。地下党员王任之等人,经常利用星期天,借同乡聚会的名义,在一起学习,交流思想,并吸收进步青年参加进步活动。李若愚有机会参加这些有意义的活动,要求进步的思想更加迫切了。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入侵,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李若愚积极投入抗日救国运动,写标语,刻印传单,常常通宵达旦地工作,暑假也不回家。父母亲去信催他回家定亲,他给父母亲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今年暑假,儿不还乡,日寇侵华,国难当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中华民族在危难之时,我岂能等闲视之。抗日救国,责无旁贷。目前唤起民众,齐心抗日,是头等大事,作为一个爱国的青年学生,理应首当其冲。关于个人婚事,待抗战胜利后再说。”

1938年4月,日寇占领了临沂,学校解散。同年春天,陈乐善、刘东岭等人在沂东禹王城一带建立了抗日群众团体——临郯青救团第9分团。这时,李若愚和李乾回家开了个织布坊,以织布为名,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李若愚还动员父亲卖了30亩地作为织布的本钱,买了三台织布机,聘请了老师,招收了袁培春、李胜朋等6个进步青年当学徒工。李乾在家领着织布。李若愚借跑外联系的时机,秘密进行抗日宣传活动。他选择了10余名爱国青年参加了抗日青救团组织。经常组织进步青年学习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论持久战》和《抗日周报》等进步书刊。

临沂县五区八大树有位绅士熊守怡,有爱国思想,手中有几十条枪。他对当地土顽嫉恶如仇,反对蒋介石消极抗日的政策。李若愚便利用伯父李兰沛与熊守怡的亲戚关系,争取熊守怡组织武装力量,进行抗日。结果因不慎泄密,被玉山乡乡长李兰泽(李若愚的堂叔)侦知,秘报临沂县旧政府第五区区长胡伯衡。1939年4月2日夜,李兰泽带乡丁将李兰沛抓捕,李若愚、李乾闻风逃脱。李兰沛第二天即被杀害。

李若愚和李乾幸免于难,跑到禹王城找到中共沂东特别支部书记陈乐善,向他汇报了家乡抗日救国运动发展情况。党组织对李若愚和李乾的工作表示满意。同年8月1日,陈乐善介绍李若愚、李乾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不久,陈乐善派李若愚、李乾、李兰溪回苍山一带发展党员,筹建中共苍山支部,组织抗日武装。

李若愚动员三叔李兰溪,拿出守围子打土匪的5支枪,又在十几个村动员出42支枪,并筹款买了子弹,组织成立了自卫队。在这期间,李若愚发展了23名党员。同年10月8日,苍山支部成立,李乾任书记、李若愚任副书记兼组织委员。他们将自卫队编为苍山抗日青救团分队,李兰溪任分队长。

11月,李若愚与早科村石月明结婚。婚后没过三天,他便辞别父母和妻子,背起背包,投身抗日工作。1940年1月,八路军五师东进支队二大队和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三大队开进郯城东北,成立抗日民主政权郯东北办事处(不久改称苍马办事处)。临沭一带的抗日形势出现了新的局面。在不长的时间内,临沭一带先后建立了岌山、大兴、蛟龙等8个区委(或称特别支部)。李若愚任蛟龙特别支部副书记兼组织委员。同时,这段时间也是工作最艰苦,斗争最激烈的时期。日寇先后多次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并从沭河沿岸逐步向东“蚕食”。国民党郯城县长梁钟亭率保安三旅与地方土顽吴硕三等结成反共联合阵线,从东、北、西三面包围我抗日根据地。中共苍马工委领导全区党政军民开展了顽强的“百日反顽斗争”在艰苦的战斗环境中,李若愚和同志们同甘苦共患难,打游击曾几次路过家门都不回家。同志们开玩笑地说:“李书记,该回家看看嫂子啦!”他诙谐地说“按理该回家看看俺那一口子,但工作不允许啊,眼下哪有闲情想那些事,等抗战胜利后再说。”

1941年12月,八路军一一五师进驻临沂县,罗荣桓将军指挥师直机关和教导营在朱苍、湖子一带地区活动。月底在湖子休整,师部就住在李若愚家里。李若愚有机会与罗荣桓、陈光、肖华等首长接触,聆听他们的教诲,受益匪浅。他还经常把中国革命的方向、道路和应抱的态度等革命道理讲给父母、妻子、兄弟姐妹们听,教育他们坚定不移地跟共产党走。他对家里的人说“家产荡尽有何妨,只求人民得解放。”在他的教育动员下,先后有4个弟弟(胞弟及叔兄弟)带头参军;三个妹妹成了拥军模范,后来也参加了革命工作;妻子入了党;四十多岁的母亲不仅入了党,还当了妇救会长。一一五师陈光代师长及爱人随军转战,就把三岁的孩子交给李若愚的母亲郑德君照看,直到抗战胜利后,陈光师长才把孩子接走。李若愚的父亲李兰岭思想也发生了变化,积极投入抗日救国活动,在“双减”运动中带头减租减息,献地献粮。当地群众称赞李若愚一家是“开明的革命家庭”1942年夏天,李若愚被调至中共石河分区委任书记,肩负着开辟新区的重任。当时日本侵略军对沭河沿岸的根据地加紧封锁、“蚕食”,据点林立,“扫荡”频繁。在沭水县委的领导下,全县人民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上级要求把沭河一线变成摧不垮、打不烂的“铜墙铁壁”。李若愚带领区中队打游击,无暇顾及264

家里的私事后来,孩子患病以至夭折,他也没回家看望一趟李若愚对同志的生活也十分关心。他患有胃溃疡,上级照顾他吃细粮,但他都把细粮分给其他病号吃了,自己却和大家一起吃干煎饼啃地瓜蛋。同志们劝他要爱惜身体,他总是笑着说:“我这个病顽固得很,你越是迁就它,它越欺负你。与病魔做斗争,要像打敌人那样,顽强斗争。”同志们敬佩地说:“俺这李书记,处处为工作打算,时时为同志们着想,心里唯独没有他自己。跟这样的领导干工作,再累再苦也心甘情愿。”

李若愚到石河区委工作不久,滨海区农救会召开干部扩大会议,传达上级“关于减租减息、改善雇工待遇,开展群众运动的决议”,要求各县各区先搞试点,总结经验,然后全面推开。李若愚认为搞“双减”必须先从自己家里开刀,这样才有说服力。他通过三叔李兰溪动员其父李兰岭、伯父李兰高带头减租减息,使“双减”工作很快在全区推开。

1944年秋,李若愚调到朱苍区委任区委书记。这段时间,日寇采取“拉网战术”,频繁向滨海南部“扫荡”。在反“扫荡”斗争中,上级提出“区不离区,县不离县,坚守阵地与敌人打游击战”。李若愚坚决执行上级指示,他利用朱苍区山多沟深的有利自然环境与敌人周旋,采取麻雀战、推磨战狠狠打击敌人,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受到了滨海军区的嘉奖,荣立二等功一次。《大众日报》还报道了他们的模范事迹。抗日战争胜利后,沭水县撤销青云朱苍、苍山、石河(一部分)4个区划归临沭县。李若愚被调到滨海地委党校学习,准备接受新的战斗任务。

正当滨海地区的群众忙于恢复生产,弥补战争创伤的时候,国民党反动派又发动内战,对山东解放区大举进攻。作为山东滨

海地区南大门的郯城县首当其冲。为了发动群众,开屐反斗争,动员参军参战,支援解放战争,1946年6月,滨海地委派出工作组到郯城县开展工作。李若愚被分到沭河区(或称郯一区)任工作组组长。沭河区位于马陵山西麓,沭河东岸,地处偏僻地带,是贫穷落后、土匪横行的地方,开展反霸斗争有一定困难。李若愚带领工作组的同志进驻该区后,深入各村了解情况开展工作。由于他认真掌握政策,工作细致,作风扎实,很快打开了局面。多次受到郯城县委的表扬。

同年冬,李若愚任沭河区委书记兼区中队指导员。当时郯城的斗争形势十分严峻。重点进攻山东的国民党军队,沿着郯城线向沂蒙山区进袭。所到之处,疯狂地反攻倒算,屠杀我干部群众,烧杀淫掠,无恶不作。李若愚和区中队长张华率领区中队及部分民兵,以沭河为依托,以平缓的马陵山为屏障,在沭河东岸的茅茨村大旺庄一带坚持斗争。11月上旬的一天深夜,驻县城的国民党八十三师伙同还乡团偷偷地涉过沭河,沿着马陵山,向大旺庄行进,企图偷袭我区中队。午夜一时许,战士王士郡听到大雁起群,沭河水响便将情况报告了指导员李若愚镇静果断立即命令区中队拉上东山,占领制高点,准备战斗。自己带通讯员徐贞启上前巡视瞭望。不料与敌人遭遇。他们边打边撤,撤到村东南角栗树行里时,一颗子弹击中了李若愚的腿部。膝盖骨被打碎。他挣扎着站了几次,怎么也站不起来,眼见敌人逼近,料定无法脱险,只有以死抗争。他迅速将文件埋在土里,又向敌人射击。徐贞启要背他走,李若愚坚決不允,他命令道:“我不行了,不要管我,赶快走!”并把自己的短枪交给了徐贞启。这时,徐贞启腹部也负了伤,他忍着疼痛,一口气冲了出去。

李若愚不幸落入敌手。任凭敌人严刑拷打,但他始终坚贞不屈,凭着一个共产党员的钢铁意志,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严酷考验。

11月11日,天将拂晓,敌人用长筐把他抬到沭河西岸。在还乡团残酷的折磨下,李若愚终于闭上了眼睛。牺牲时年仅27岁。

李若愚同志牺牲后,滨海地委追认他为革命烈士,并授予“英勇顽强的共产党员”光荣称号;1947年11月14日,《大众日报》以“坚贞不屈,视死如归”为题报道了李若愚同志生前的英雄事迹,并号召党政军民学习李若愚同志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11月16日,郯城县委又在沭河区委驻地大旺庄召开了隆重的追悼会,沉痛悼念李若愚光辉、战斗的一生。

李若愚同志的革命精神,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